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余寄萍的科幻奇情小說與電影

 
(左為羅品超的
「玉面霸王史劍青造型, 右為「女黑俠呂秀雲的單行本封面)

衛斯理和「女黑俠木蘭花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於六十年代創作的小說人物,較為人熟悉;但早於1947至48年間,香港已有類似的小說人物面世,那就是在余寄萍筆下誕生的「玉面霸王史劍青和「女黑俠呂秀雲。他們還躍登大銀幕,在余寄萍自編自導自資的電影《亂世英雄》中一起出現。看過此電影的香港資深動畫製作人盧子英形容,此片是粵語片版本的《復仇者聯盟》(荷里活製作的影《 The Avengers)。可是,這類科幻奇情小說與電影,在當時掀起一陣熱潮後,未能持續發展,到十多年後的六十年代,才再現生機。 

余寄萍1914-1982)可說是戰後在香港創作科幻奇情小說和電影的先鋒。他原籍廣東台山,二戰前已用筆名怡紅生」寫文藝言情小說成名。1936年涉足影壇,兩度與美國到港的華裔女導演伍錦霞合作,為她的電影撰寫劇本,也曾任報刊和電影雜誌的編輯。自1946年起,一直任職《成報》港聞版編輯,並為《成報》副刊、真欄日報》等多份報刊撰寫小說及專欄。1948年,曾與伍華聯合執導兩部電影。其生平詳見-- https://lowaiming88.blogspot.com/2021/07/1914-1982-1930-1960-1930-u-ki-ping-yu.html

余寄萍的寫作題材十分廣泛,有言情、偵探、科幻、懸疑、幽默小品等各類型。筆名包括沈茹冰、魯驥等,約有二十多個小說作品被改編成電影或廣播劇。「魯驥是他寫偵探鬥智及科幻奇情小說常用的筆名。

 194611月10日開始余寄萍《成報》副刊新設的「談天畫院專欄,每天以「魯驥的筆名發表連載小說三小段,由畫師綠雲按內容繪畫三幅配圖一起刊登,深受讀者歡迎。當整個故事刊完後,通常會結集成數冊單行本出版。

 「談天畫院專欄持續了五年,共推出八個故事,包括《銷魂賊》、《隱形博士》、《女黑俠》、《玉面霸王》、《離魂秘客》、《亂世英雄》、《第七奇人》、《古屋艷魂》。其特色是除了描述正邪勢力鬥智鬥力,還加插科幻元素,創出了八個具有特異奇能的小說人物。 

1949年6月馮乃華出版的《女黑俠》單行本內頁

《女黑俠》於19471112日開始連載,至1948818日結束。故事發生在日本侵華時期,被親日勢力控制的一個中國城市。警惡懲奸的「女黑俠呂秀雲,經常穿黑衣、戴黑眼罩出現、能發射閃電銀彈這種利害武器對付敵人。 

從誕生的年份看,「女黑俠呂秀雲,比上海小說家小平1948年在《藍皮書》創作的小說人物「女飛賊黃鶯,更早面世。其後在上海出版《藍皮書》的環球圖書雜誌出版社老闆羅斌,1949年底移居香港,在香港復刊《藍皮書》,「女飛賊黃鶯才隨之落戶香港,並因應新時勢,綽號改為「女俠盜,電影裡則被稱為「女俠或「女飛俠 

1949年出版的《玉面霸王》單行本封面

《玉面霸王》緊接《女黑俠》登場。外號「玉面霸王的史劍青外型俊朗,嫉惡如仇。情節比之前的《女黑俠》等三個故事,更多科幻元素,包括奇特的機關、霸王大力丸、死光盒、飛行靴等超凡武器。是這專欄中最受歡迎的小說人物,連載期最長,由1948819日刊登至1949年10月31日。曾改編成粵劇在舞台公演,及攝製成下列電影——

《玉面霸王》1949年5月15日公映。周詩祿導演。

《亂世英雄》1950年7月10日公映。余寄萍編導,

《玉面霸王大戰野女郎》1950年7月14日公映。尹海清導演。

《真假玉面霸王》1951年9月23日公映。尹海清導演。

 首三部都由羅品超飾演男主角「玉面霸王史劍青。第四部則由曹達華取代。第四部《真假玉面霸王》也有一位「女黑俠,卻不是小說的原型呂秀雲,而是改成史劍青的妻子周雪蝶,由于素秋飾演。在《亂世英雄》中演出女黑俠一角的, 是當時由美國回港的紅伶徐人心。

電影《亂世英雄》公映時的廣告

 其中《亂世英雄》較為特別,是余寄萍把其專欄內首創的六位小說人物,湊合在同一故事出現。他似乎對此故事情有獨鍾,自己投資拍成電影,且自編自導,科幻橋段特多。此片的宣傳稱:「內容全部科學根據,集中力學、精神學、電學、光學、物理學而成。其中心思想,是「正義克服強權、奮鬥足以自存、光明戰勝黑暗、畏刦招毀滅。 

《亂世英雄》的電影廣告還指出,是「亘古未有劃破時代中國第一奇片。據香港電影資料館出版的《香港影片大全》記錄,在此之前的香港電影,雖也有神怪特技的內容,但故事都是來自中、西方的古代神話,或傳統的武俠小說,不屬現代科幻故事範疇。 

《亂世英雄》的劇情簡介如下:新任市長章大朋的真正身份是大盜「迷魂賊」其妻梅玲則是「野女郎」二人軟禁了前市長馬頌潮 企圖迫他道出國家藏金的所在但頌潮一直不肯就範 由政府首都派來的監察員金萬成正對大朋的舉動有所懷疑遂展開追查並聯同「女黑俠」 呂秀雲施計營救馬市長秀雲以歌女身份混入大朋的迷宮與萬成裏應外合此際梅玲發現了她的勁敵「玉面霸王」史劍青及其妻雪蝶尋至便擬先下手為強除掉雪蝶劍青在逃命期間結識了「隱形博士」戴鐵龍二人決定合力除害各路英雄用不同方法混進迷宮皆被識破最後萬成巧施催眠術加上隱形博士的隱形衣終告打敗迷魂賊夫婦成功救出頌潮復職,社會回復安寧。(香港電影資料館參考影像資料提供) 

演員表:

羅品超 .... 玉面霸王史劍青

徐人心 .... 女黑俠呂秀雲

郭秀珍 .... 野女郎梅玲

姚萍 .... 迷魂賊章大朋

鄭君綿 .... 離魂秘客金萬成

馮應湘 .... 隱形博士戴鐵龍

馬小玲 .... 周雪蝶

 《玉面霸王》系列後,余寄萍在「談天畫院專欄內的另一個故事《第七奇人》,也攝製成同名電影。羅品超、紅線女、紫羅蓮等主演。於1951年12月15日公映。這是羅品超最後一次演出他的作品,這年中,他離開香港到了廣州定居。

 因為男主角龍靜山是余寄萍創作的第七個有特異奇能的人,便把他的外號定為「第七奇人」。他是個電學專家,發明很多新奇物品,包括能展開雙翼飛上天的變型汽車、控製黑影活動的魔影機、傳訊千里遠的電腦等。這電影的廣告,用上:「科學鬥智、俠義奇情、打鬥歌唱巨片等字句形容。

 《第七奇人》的劇情簡介如下:孫維明因妻子婉如青春不再而生嫌棄終日跟外室胡瑛廝混婉如深感絕望投海自盡被溫長春醫生所救,溫醫生發明了一種青春素」但用此藥者不可生妒忌之心否則會變成醜婦只有吮吸所妒者的鮮血才能復原婉如服藥後重拾美貎,胡瑛則為此大受打擊眼見此景溫醫生為她注射改造性情藥」使他和婉如融洽共處未幾婉如妹妹玉儀跟從事科研有「第七奇人」之稱的丈夫龍靜山自外國回來婉如誤以為維明對其妹有意而生妒忌之心頃刻變成醜婦婉如為回復原貌竟殺妹以取其血案發後靜山認為婉如的嫌疑最大於是利用他發明的心理測驗機和笑聲魔影機令婉如自供其罪但在陰差陽錯下胡瑛受刺激而狂性大發婉如乘亂逃去並訛稱二人欲謀害她此時當局正追緝魔影機操縱者靜山與胡瑛亦因此患難見真情決定遠走他鄉尋找新天地 (香港電影資料館的資料撮自電影小說)

 這樣的故事內容,在當時來看,可算相當破格前衛。可惜以上五部電影,至今失傳,僅留下圖片及文字資料。

 到了1951111日,《成報》副刊改版,取消了余寄萍的「談天畫院專欄。新推出,佔了較大版面的,是由夏伯(陳霞子的筆名)撰寫的《濟公新傳》,描述活佛濟公來到現代社會的種種際遇,屬諷刺時弊的奇情類小說。這似乎意味著走大眾化路線的《成報》,揚棄西方式的科幻奇情題材,轉而選用較為華人熟悉的民間神話人物,演譯現代社會的故事。《濟公新傳》這連載小說擁有大量讀者,連載了七年,至1958年7月15日才結束。之後轉為同類型作品:《八仙鬧香海》。

 查看改版後的《成報》副刊至1961年。未見余寄萍或其他作家發表科幻奇情小說,但余寄萍仍長期在副刊以「怡紅生的筆名撰寫言情小說,及以魯驥筆名發表描述社會百態的短篇幽默小品,專欄名為《有聞筆錄》。電影方面,他的言情小說仍有電影商搬上銀幕,自己就沒有過去那搬積極參與。

 這轉變的原因並不清楚。1950年入職《成報》、曾擔任余寄萍助理九年的傅家傑指出:余寄萍是一位多產作家。各種類型的作品,向來很受讀者歡迎,深得報老闆器重。他個人推測,五十年代的香港,經濟仍未起飛,一般人的生活較艱苦,思想也較保守,科幻超現實的題材,能帶來新鮮感,但未必能長期吸引普羅大眾。或許因此,報老闆和余寄萍,都不想再著力於科幻奇情這類非主流的小說。那時的小說和電影,還是以言情文藝、傳統的武俠打鬥、或能讓人忘卻憂傷的喜劇,較受歡迎。

 據聞余寄萍參與電影製作及出版著作期間,曾有不愉快經歷,傅家傑和余寄萍女兒余美琪均表示不知情。余美琪稱:父親以往曾說,他的書出版,只令出版商賺錢,所以他後來主力在報章寫小説便算。父親有空愛看荷里活電影,曾聽他讚賞導演希治閣,和「特務007的電影橋段。家裡長期訂閱《今日世界》、《讀者文摘》。或許,他從中找尋靈感。

 余寄萍編導的《亂世英雄》,1950年公映時,在廣告中有這幾句宣傳語:「此片過後,十年之內,恐難再有。竟不幸言中。到了1961年,粵語片才再現科幻主題,那是由馮寶寶主演的《飛天小俠》。之後1964年,有林鳳、張英才主演的《隠形福星》。國語片則稍早,有電懋公司1959年出品的兩傻大鬧太空》,丁晧、劉恩甲等主演。科幻小說方面,便由倪匡再創高峰!

以下按年份列出與余寄萍相關的電影, 除最後兩項, 都是出自他的原著小說。第26他是原著,但未能確定是否編劇。

1.《簡娘》1955

2.《有情人終成眷屬》(原著名為《顛倒冤家》),1954

3.《黃金萬兩》1954

4.《離巢燕》1953

5.《客串夫人》1953

6.《蓬門小鳳》1952/編劇

7.《春滿香城》1952-10-18

8.《憐我憐卿》1951-3-17

9.《第七奇人》1951

10.《人海狂潮》1951

11.《明珠淚痕》1951/編劇

12.《真假玉面霸王》1951

13.《玉面霸王大戰野女郎1950

14.《亂世英雄》1950/編劇及導演

15.《玉碎花殘》1949

16.《生死纏綿》1949/編劇

17.《玉面霸王》1949

18.《古園妖姬》1949

19.《相逢未晚》1949/編劇

20.《辣手碎情花》1949

21.《銷魂賊》1948

22.《蕩婦魂歸》1948

23.《瘋狂月老》1948/編劇

24.《曲終魂斷》1948/編劇/與伍華聯合導演

25.《神秘婦人心》1948/編劇/與伍華聯合導演

26.女鬼洞房1939/編劇?

27.《十萬情人》1938編劇

28.《民族女英雄》(1937)編劇

 余寄萍先生, 筆名怡紅生、魯驥
(1914-1982)

余寄萍1914-1982)香港著名作家刊編輯,活躍於19301960年代,還曾參與電影製作,是戰後在香港創作科幻奇情小說和電影的先鋒人物。他的筆名甚多,目前已知的,包括怡紅生、魯驥沈茹冰

      余寄萍祖籍廣東台山,出生地不詳。估計1930年代已在香港生活。據他的女兒余美琪表示,余寄萍曾說自幼家境清貧,很年青便要工作謀生。最初從事會計,因喜歡閱讀和寫怍,不斷自學進修公餘投稿給報館,初時常被退稿,但他不放棄,後來便成為受歡迎的作家,全職寫作。他年青時另一愛好是彈奏秦琴,是中南體育會中樂組成員,經常與演奏,認識後來成為他太太的女朋友,婚後育有一女 

1960年代, 余寄萍與太太鄧麗卿, 及女兒美琪合照

余美琪曾看過父親報界朋友所寫的文章,指余寄萍原名余冀平,亦有寫作余驥平, 但她從沒有聽聞父親提及這名字,其身份證是用余寄萍,英文名字U Ki Ping姓不常見的Yu ,她曾好奇提問,父親卻笑而不答。                

         據一些老報人憶述,余寄萍戰前以「怡紅生」這筆名撰寫愛情小說成名。可惜他成書的作品流傳下來不多。查閱民國時期期刊數據庫,發現「怡紅生」這關鍵詞最早出現1930年12月10日的上海小報《情的問題》,署名怡紅生」的長篇小說《海上妖孽》開始連刊登,可惜沒有完整保存 這位怡紅生」是否就是余寄萍? 現無法考證。

1935年6月的《香港華商總會月刊》,目錄後方可見余寄萍的名字

1934至1935年余寄萍擔任《香港華商總會月刊》的主編。此月刊創辦於1934年,是當時香港商界的一份重要刊物,除了刊登商業資訊和評論文章,還有介紹新文藝作品的專頁,推廣新文學風氣。(註1)余寄萍能出任主編一職,相信當時已有一定名望。 

1935年4月余寄萍在《香港華商總會月刊》以文言文寫的〈纂中零語〉

    1930年代至1941年底香港淪陷前,余寄萍還出任過一些娛樂報刊的編輯,但資料不詳。至今發現1938年出版的《伶星》畫報(香港版),及一些電影宣傳刊物,印註主編的名字是余寄萍。《伶星》1946年2月復刊後,余寄萍出任顧問編輯。

 1938年7月出版的《伶星畫報》香港版

1936年,他開始涉足影當年祖籍廣東台山的美國華裔女導演伍錦霞來到香港,邀請他擔任編劇。他們合作共完成了兩部電影:《民族女英雄》(1937年3月)及《十萬情人》(1938年3月)有電影公司於1938年邀請二人再合作兩部電影《荒唐月老》及《千里迷魂陣》可惜未能成事。因日本侵華戰事迫近香港,伍錦霞為免美國的家人擔心,於1939年10月離港返美。(註2 

資深娛樂記者梁燦在其著作《香港影壇話當年》1998)指出:戰前余寄萍與電影界很熟絡。他有一本小說名《女鬼洞房》,汪福慶向他購入版權,親自執導搬上銀幕。另外,余慕雲的《香港電影史話第二卷》第四章提到:「粵語電影《女鬼洞房》的編劇是香港有名的新文學家余寄萍(筆名怡紅生),這是他編寫的第一個電影劇本。」此片於1939年10月6公映。較他與伍錦霞合作的第一部電影了兩年才面世。因此是否余寄萍第一個編寫的電影劇本?還是第一個被改編成電影的小說?未能查證。 

約1930年代後期的余寄萍

    1939年7月1日的《藝林》半月刊上,一個名為「香港中國電影筆會」的組織,發表題為〈敬告華南電影從業同志〉的文章,主張電影從業員應承擔對國家、社會、民族的責任,提出「反侵略、反漢奸、反封建」的呼籲。當時13位聯署會員中,有余寄萍的名字。該筆會由參與電影編劇、評論或電影雜誌的從業員所組成。一年後的1940年12月1日,《藝林》半月刊又登了一篇〈香港中國電影筆會宣言〉,指出電影應有的社會責任,及該會對電影的期望。這時聯署會員已增至23人,余寄萍仍在其中。

1940年9月間,余寄萍與著名樂家邵鐵鴻在中環雲咸街46號三樓開辦了一家中華電影戲劇音樂學院,培養藝術人才。當年10月1日出版的《藝林》半月刊,有一篇題為〈兩個青年攜手合的文章報導此消息,指他們得到不少華南藝人的贊助,部份更擔任教務以示支持。包括電影系主任梅凌霄、粵劇系主任黃鶴聲、音樂系主任丘鶴儔、教授有鄭孟霞、趙驚魂、新丁香耀、崔蔚林、司徒森等。 

1940-10-17華僑日報上的廣告
1940-10-21華僑日報上的廣告

日軍一年多後便攻佔香港,相信他們創辦的這間學院經營不久便結束《藝林》那篇文章形容余寄萍為「有名的文人、天才編劇家,他寫過許多電影劇本,拍過幾部電影,但脾氣有點怪,有時不願標出姓名,願意做幕後無名英雄,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與女導演伍錦霞合作的影片《民族女英雄》和《十萬情人》,因這都是受到歌頌和有意義的好作品。」 

余寄萍與邵鐵鴻這對好朋友,竟是同1982年去世,余較邵早逝一個月。當年他們合作創業時,還不到三十歲戰後出生的余美琪記,邵鐵鴻一直是余家的常客。 

余寄萍在1941年聖誕日香港淪陷前,轉到澳門謀生。澳門資深報人陳大白回憶錄記述,余寄萍擅撰言情小說,澳門《大衆報》1941年刊出余寄萍著名小說《溫柔滋味》,吸引了大量讀者。(註3已故香港掌故梁濤(註4)在書中(註5提及,自己在香港淪陷後到了澳門避難,「聯同亦由香港去澳門的報人如陳霞子、余寄萍等,一起辦了份《市民報》。」梁濤說的《市民報》,應是《市民日報》, 創刊於1944年8月15日。創刊社長為何曼公。初期以澳門地方新聞為重點,其後增加國際新聞及體育訊息。

二戰結束後,余寄萍重返香港1946年起,一直任職《成報》港聞版編輯,並長期兼任《真欄日報》副刊主編。很多報刊都邀約他撰寫小說,登載過其作品的報刊,包括《成報》副刊、紅綠日報》越華報》華僑日報》、《明報》、《小說世界》、《東風畫報》、銀燈日報》明燈日報》。稿約最多時,曾同期為約七份報刊供稿。1956年2月,余寄萍與好友、粵劇名伶陳非儂合辦過一份娛樂新聞報章《喜報》,但維持到同年七月底便結束。 

    雖然李家園(即報人湯仲光)在《香港報業雜談》中,指余寄萍曾任《真欄日報》總編輯,(註6)美琪和余寄萍的助理傅家傑均表示,余寄萍只是承包整個副刊當主編,他除了在該副刊寫小說,還負責聯絡其他作者供稿,卻非負責整份報紙,也不用到《真欄日報》上班。 

余寄萍的寫作題材十分廣泛,有言情、偵探、科幻、懸疑、幽默小品等類型。為人熟悉的筆名,有「怡紅生,專寫言情文藝小說、「魯驥,寫偵探及科幻奇情類小說,或反映民生的幽默小品、「沈茹冰則用於情書專欄。因他成書的作品流傳不多,文學界一般只視他為鴛鴦蝴蝶派的通俗小說家,鮮有論述他其他類型的作品。 

查看1946年底至1951年11月的報》副刊:「談天和「說地版。經常可見余寄萍的小說,有三篇同日出現。反映其作品甚受歡迎。一篇是他以筆名「魯驥」寫的科幻奇情連載小說,專欄名為「談天畫院;另一篇同樣以筆名「魯驥,聯同勞獲(即呂大呂)和筆聊生(即陳霞子),輪流寫的一日完短篇小說; 故事多屬偵探鬥智或社會奇案;第三篇便是以筆名「怡紅生寫的中篇言情小說。 

余美琪表示,父親的作品都以現代社會為背景,多從新聞時事中捕捉靈感。罕有寫及古代或鬼怪故事。她發現近年網上流傳一些武俠小說,署名「怡紅生。她深信並非余寄萍的作品。因余寄萍只用「怡紅生這筆名寫言情小說,不會用來寫其他類型的作品。她亦從未見過或聽聞余寄萍生前寫過武俠小說。

余美琪1989年移民加拿大後,曾把父親一本小說:《孽債難償》(忘了何年出版)贈予華埠一家圖書館,但後來無法尋回。早前她從舊書網站購得幾本父親在戰後的作品,以作留念。

羅品超多次飾演余寄萍筆下的小說人物「玉面霸王史劍青

余寄萍約有二十多個小說作品改編成電影單在1949年就有六部,1948年有五部,其中兩部:《曲終魂斷》(1948)和《神秘婦人心》(1948) ,是他與導演伍華聯合執導。資深電影評論人羅卡對余寄萍的作品有以下評價:「余寄萍擅寫中篇,多是連載三十回即完,人物情節脈絡比較分明、場面精簡有戲,適宜改編為電影。依此拍出的電影都較可觀。他的取材多樣,言情艷情之外,亦寫懸疑恐怖奇情故事,亦常向荷里活電影偷橋。比如《古園妖姬》(1949),仿效西方恐怖片,寫死而復生的迷離恐怖;《第七奇人》(1951),是科幻奇情片,述說女主角用藥變身易容、迷失了自我。意念借自西片《鬼醫》(Dr.Jekyll & Mr. Hyde,1932);《瘋狂月老》(1948)的原著是諷刺戰後混亂失序的社會人性,艷情中帶有荒誕味,改編後反而變得正派說教。但編導尚佳,是可觀之作。(註7) 

1949年8月5日《華僑日報》

余寄萍還是在香港創作科幻奇情小說和電影的先驅。他1948年在《成報》副刊創作的一系列科幻奇情小說,五度搬上銀幕。其中具有奇異特能的小說人物「玉面霸王史劍青,風靡一時。羅品超領導的太上粵劇團,還把《玉面霸王》這連載小說,改編成粵劇,於1949年8月初,在香港的中央戲院演出。有關余寄萍的科幻奇情小說與電影,詳見此文 https://lowaiming88.blogspot.com/2021/07/194748-avengers-1914-1982-1936-1946.html

1955年《中聯畫報》刊登了余寄萍和吳楚帆、梅綺、曾藍施的合照

因為寫作量多余寄萍自創錄音寫稿方法,先把草稿文字連標點符號朗讀錄音,然後由助理耳筒邊聽邊抄下。余美琪說,父親有一個工作簿,寫上各故事大綱,人物名稱及情節,以便續寫,十分有條理。他愛整齊清潔,所以要聘請助理,把稿件抄寫清楚,經他過目後修訂,才送到不同的報社其後香港另一位知名作家高雄(筆名三蘇,1918-1981,也用過這種錄音寫稿方法。

     傅家傑1950年十五歲加入《成報》任事務員,三年後獲余寄萍聘為私人助理,全職負責抄稿及送稿工作。他憶述:自己學歷不高,透過抄稿可增加學識和文字功力,加上余寄萍付的月薪略高,便辭去《成報》事務員的工作。每天中午後,到余寄萍住所上班。 

他通常工作至晚上約9時下班,但最忙碌時,曾日抄過萬字,到深夜11時才抄畢當天稿件。而余寄萍一般在中午後開始寫作及錄音,約晚上九時回《成報》工作,凌晨12時回家。余家裡有兩部錄音機,都可用腳踏操控,便於他們的工序。 

傅家傑一直擔任余寄萍的助理至1962年,之後轉任報刊的娛樂版記者,其工作交由余寄萍一名親戚接手。共事九年,傅家傑形容余寄萍是好好先生,溫文有禮,自己有時遇到不認識的字句,余寄萍都會耐心講解,亦很認真審閱抄下的稿件,才交給他送出。傅家傑平日會外出用膳,但過時過節,余寄萍都會邀請他在家裡共進晚餐。 

         任職香港《晶報》插畫師的占秋風,晚年接受香港《文匯報》專欄作家訪問,表示香港報界在五十年代有「三生分銀」的說法。所謂「三生」,即筆聊生(原名陳霞子)(註8、怡紅生(原名余寄萍)、靈簫生(原名衛春秋。都是當年知名的粵港派小說大家。「分銀」之意,即是稿事纏身,大小報刊,俱見「三生」作品,稿費收入不菲。但占秋風在訪問中,盛讚《晶報》總編輯陳霞子,對余寄萍則有貶語。(註9 http://paper.wenweipo.com/2018/09/11/WH1809110002.htm

        傅家傑和余美琪均大表質疑。余美琪直指占秋風對余寄萍的評說失實。她表示,不認識占秋風。五、六十年代,她與父母居於灣仔的舊唐樓,只是普通的中產家庭,不知為何占秋風指他們住豪宅。父親向來注重儀容整潔,每次外出都西裝筆挺,飯前洗手是基本衛生, 但在家裡沒有用火酒洗手或清潔食具的習慣。父親因工作忙碌,時間緊迫,一般乘坐汽車上下班,甚少乘搭電車。 

傅家傑指出:1962年他離職時,怡紅生仍兼任《真欄日報》主編。而余寄萍是約於1955年間買車,用了該車約兩年,可能嫌養車麻煩或開支大,便把車賣掉,回復坐的士上下班。所以不存在占秋風所言,余寄萍失去《真欄日報》的工作後,收入少了,便「打回原形要賣掉私家車改乘電車。

        傅家傑記得余寄萍買車前,是乘的士上下班,由灣仔住所往返北角《成報》報社,該的士車主後來跟他熟絡後,便慫恿他買車,指比每天乘的士更方便化算《成報》一名記者還熱心幫忙他申請一個好意頭的車牌:XX100。余寄萍那時只是一名報紙編輯,並非老闆,卻擁有一輛汽車,難免在同業間引起一些話題。不知是出於誤會,還是其他原因?占秋風對余寄萍會有那些評說? 

        傅家傑先後在《娛樂新聞》、《新報》等報刊任職娛樂版記者和編輯,至2005年退休。在報界數十年,對於占秋風在訪問中,提及陳霞子戲弄《成報》老闆何文法的事,傅家傑表示沒有聽聞。他五十年代初在《成報》工作時,跟任職編輯的陳霞子也有所接觸。印象中,陳為人老練,很懂人情世故,不似會弄出那種惡作劇。陳當時還負責寫《成報》社論,後來因政見與《成報》老闆何文法不合,便離任《成報》另立門戶,1956年創辦《晶報》。當年陳還拉攏了一些《成報》員工跳槽,令《成報》老闆有所不滿。 

        余寄萍則一直效力《成報》,深得老闆器重,經常代表報社出席外訪活動。19747月,更獲香港警方邀請,為香港輔助警察九龍東區特別任務連的周年訓練結業禮,擔任檢閱嘉賓。(註10李家園在《香港報業雜談》中記述,余寄萍「談吐斯文,為人拘謹、沉默寡言。在香港新聞界中,是一位敬業樂業的報人! 

不幸在1976年,余寄萍在家裡突然中風,康復出院後,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便提早退休靜養。老闆何文法對這位老伙記一直照顧有加,如常支付薪金,及為他支付住院和殮葬費。余美琪表示,父親休養期間,仍為《華僑晚報》寫了一篇小説。畢竟,這是他的志業!1982年3月5日,余寄萍病逝葛量洪醫院,享年68歲。家人按傳統把逝者報大三歲, 便在訃聞寫上他享壽70有1歲。 

余美琪形容父親一生熱愛家庭,忠於志業,多做事少說話,努力不懈!正如《藝林》雜誌1940年報導他的文章所說:「願意做幕後無名英雄 

有關余寄萍晚年的情況,台灣遠景出版1982年出版,由李文庸(註11)編著的《中國作家素描》,有一篇署名「阿基的文章,內有詳述,在此分享。余美琪補充說:父親在家裡一般穿長袖裇衫和拖鞋,不會打領帶和穿皮鞋,有人到訪,便穿著整齊一點見客。那時她間中也碰過這位住樓上的作者, 曾聽聞父親說他是一名同行的兒子,但以往未看過此文。從中, 她了解多了父親的辛勞歲月。



1:魯言等著:香港掌故(五),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29

2《藝林》半月刊香港 : 藝林半月刊社1938125。題為〈打破伍錦霞回美之謎---與余寄萍再度合作,暫留香島完成《荒唐月老》〉的文章。

3:陳大白:《天明齋文集,第三部分,回憶錄》167頁澳門歷史學會出版1995 

4:梁濤,筆名魯金、魯言、夏歷,1924-1995     

5魯言等著:香港掌故(六),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8

6李家園:香港報業雜談,香港三聯書店,1989

7香港電影資料館通訊季刊,香港電影資料館,20172月。

8陳霞子(1905-1979),字全昌,號夏聲,筆名蝦子、夏伯等。廣東南海人。1930年代至1970年代,省、港、澳的著名報人和小說家 1956年在香港參與創辦《晶報》,任社長兼總編輯。

9《字裡行間》專欄,香港:《文匯報》,2018911日。

10《華僑日報》1974713日。

11李文庸是香港八十年代,著名的消閒娛樂雜誌出版人, 筆名有董夢妮、慕容公子等。

潘惠蓮2021年7月搜記於香江

鳴謝 Jessica Siu Yin Yeung , Sam Ho 協力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