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報壇「霹靂火」李燄生
(1897-1973)

     「生歷憂危,但以堅貞見志。死得清白,不藉權貴增榮。」這對輓聯,可說是民國報人李燄生的一生寫照。他文如其名,在報壇有「霹靂火」之稱,五十年代又以筆名「馬兒」在香港政論界名噪一時。最近台灣獨立作家出版社重新編印他在一九五四年出版的《吳國楨事件》,新書取名《吳國楨事件解密》,使李燄生這個久違了的名字重現公眾視野。

       李燄生原名李松影,又名李培松,廣東防城東興鎮人(18978月,東興鎮撥歸廣西壯族自區),早歲追隨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從事革命活動,活躍於新聞界和文藝圈。一九四九年大陸陷共後南下香港,由於性情耿直剛烈,不滿蔣介石獨裁,又痛恨中共暴政,經常左右開弓,對兩黨作出尖銳的批判,以致同被兩岸政權排斥。
      
           《吳國楨事件解密》的編者介紹此書時指出:一九四九年,岌岌可危的國民黨為了爭取美國援助,起用了留學美國的原上海市長吳國楨(19031984年)擔任台灣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即便氣氛緊張,吳仍不畏對抗橫行的警權、軍權,甚至蔣經國主掌的情治系統。但隨韓戰爆發,美台合作穩定,蔣氏父子對吳國楨的「大逆不道」就難再容忍。一九五四年吳國楨在美講學時,國內便傳開他貪污的風聲,各大報紙立刻隨之起舞,呼籲吳國楨回來面對。

     吳國楨也立刻在美國還擊,大談台灣的一黨專政,又投書批評蔣介石故步自封,還建議他送蔣經國來美學習,以免阻礙台灣民主發展。一連串大動作不僅在台灣引起軒然大波,連海外的胡適都忍不住去信筆戰。吳國楨事件如火如荼之際,少有人敢為吳國楨仗義執言,只有李燄生秉著良知勇氣,在香港的《超然報》撰文力挺吳國楨,呈現了當時仍為禁忌的事件經過,更針砭蔣氏政權的缺失。此書除了李燄生彙集的《吳國楨事件》全本,並彙編數篇事件期間的剪報、評論、胡適與吳國楨的信件往來,及五十年後對兩人筆戰的重新評價,並收錄李燄生妻子呂媞對亡夫的深情追憶。
         
 李燄生與妻兒合照,後排為李勇
         李燄生一生有三段婚姻,育有三子四女,其中一名兒子李勇亦是報界中人,在六十至九十年代先後在台灣、香港和美國從事新聞工作。他表示,李燄生一八九七年出生於家鄉東興鎮的一個小商戶家庭,幼年入讀私塾,在當地的東興中學畢業後轉到上海和廣州發展。二十年代協助國民黨元老廖仲愷宣傳革命,在《國民新聞》、《民國日報》等多份報章擔任編輯和主筆,由於他的舊學根底深厚,見解精闢、文筆辛辣,很快便成為出色的政論家,在筆戰中經常擔任重炮手的角色。

        在聯俄容共和民生政策等立場上,李燄生與廖仲愷同被視為國民黨內的左派。廖在一九二五年八月遇刺身亡後,國民黨內的左派受到排斥。李燄生與廖仲愷的重要幹部甘乃光等數百人,在廣州成立「中國國民黨左派青年大同盟」(簡稱為LY),表明支持三民主義,及向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為CY)發表〈給CY的一封公開信〉,跟中共劃清界線,又撰文論述孫中山三大政策,指摘共產黨擅將容共政策改為聯共政策。其後為加強輿論宣傳,創辦了《國民周刊》和《青年戰士》,與共產黨的《嚮導》和《少年先鋒》在理論上大唱對台。

         然而,國民黨在一九二七年四月發起的清黨行動,李燄生亦受波及,需亡命香港、上海等地,逃避追捕。翌年,在反對蔣介石的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支持下,李燄生在上海暗中經營《硬報》和《革命日報》,宣揚推動黨內民主化的主張,期間並曾擔任汪精衛的幕僚。往後數年,國民黨內鬥激烈,政客、軍閥橫行,互相攻訐。直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國民黨才轉趨團結,經歷連番政海風波,李燄生已厭倦官場生態。一九三二年,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長,李燄生認為他立場飄忽,任人唯親,因此決意退出國民黨。一九三三年他獲張發奎資助,在上海創辦《新壘》文藝月刊,專注文藝教化工作,並以無黨派的身份評論時政。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攜家眷撤退到西南大後方的廣西,出任廣西省綏靖公署參議及省政府參議員,並繼續從事新聞工作,曾在梧州創辦《新人報》三日刊。當時廣西的桂林是戰時文人薈萃之地,出版業蓬勃。他與另外兩名政評人任畢明和祝秀俠,在文化圈有桂林三傑之稱。抗戰勝利後,李燄生重返廣州,任《粵華報》主筆,創辦《小廣州人報》(三日刊)及《新夏月刊》,出版《呼氣草》、《閒人散記》、《陳璧君外史》等著作。一九四九年十月,李與新婚妻子、書畫家呂媞及部份子女南下香港,寄住在粉嶺黃崗山一家佛堂的石屋。

         李勇回憶,來港初期,生活極為艱苦。他和兄長當時只有十六七歲,不但無法繼續學業,還要當小販維持生計,幼弟李莊亦因家貧延誤就醫而夭折。逢此家國巨變,李燄生對國、共兩黨更為不滿。他認為國民黨誤國,沒有實踐三民主義,愧對孫中山;而共產黨則是通番賣國,謀財害命,禍國殃民,應推翻消滅。李燄生其後以「馬兒」為筆名,先後在《自然日報》《超然報》《呼聲報》《真報》《工商日報》等報章撰寫專欄或時評,便不斷表達他這種看法,貶國斥共,但始終以中華民國國民、孫中山的信徒自居。

        「馬兒專欄」的文章最為當年讀者讀者關注的,莫過於一九五一年底與與曹聚仁的論戰。李曹二人早在二十年代認識交往,但曹聚仁來港後,自詡中間偏左,發表很多支持中共的文章,又羨慕郭沫若、推崇毛澤東,令當時任職《自然日報》的李燄生十分不滿,撰文駁斥。這場涉及政治和人生的筆戰吸引不少讀者追看,《自然日報》因而而銷路大增。其後還有出版社將雙方文章輯錄成書,取名《與曹聚仁論戰》。


       儘管李燄生成了《自然日報》的叫座專欄作家,卻因李燄生在一九五三年發表批評李宗仁無才無德的文章遭《自然日報》腰斬,雙方關係破裂,李憤而辭職,跳槽《超然報》後,把那篇登了兩天便被抽起的〈斜陽又晚的李宗仁〉原文及後續分十天發表。李在文中指摘李宗仁前秘書程思遠,為了拉攏李宗仁投共,一直從中作梗,阻撓該文面世。

        李勇表示,奉中共之命在香港活動的程思遠,曾手持巨額支票,親到他們在粉嶺的住所會晤李燄生,要求他收下支票,停止再發表攻擊李宗仁的文章,但遭李燄生嚴詞直斥。到了一九六五年七月,一直寓居美國的李宗仁終被中共成功統戰,由程思遠陪同返回大陸定居。

        李燄生在大陸時,常以「馬浪蕩」為筆名,來港後改用筆名「馬兒」,是取三國時曹操的兩句話:「馬兒(指蜀漢大將馬超)不死,孤不得安」,以及俗語「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之意。前者以政論猛將自居,後者則諷刺當時的報章老闆刻薄,既要好文章,稿費卻微薄。


        即使生活清貧,李燄生依然故我,擇善固執,在當時立場壁壘分明的香港報界自然處處碰壁,難受重用。從五十年代後期至六十年代,他在報章的「地盤」逐漸減少。後得一些朋友資助,他辦過《正義日報》與《風雲茶座》雜誌,先後出版了《汪精衛戀愛史》及《馬兒文章乙集》等著作。他曾想撰寫回憶錄,可惜未遂其願,便因肺癌在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八日辭世,終年七十六歲。         

        其妻呂媞在一篇悼念他的文章中表示:李燄生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嬴得無數朋友的支持和鼓舞,縱使有人對他指摘,也不能消除別人對他的深切懷念。

2014年9月號首發


香港東方日報前總編輯馬松柏2001年出版的著作"香港報壇回憶錄",內有一章提及馬兒的逸事。